走出白色巨塔──醫師作家侯文詠

0
  • 2006/07/01
  • Labels:
  • 走出白色巨塔──醫師作家侯文詠
    2006/06/29

    侯文詠的部分文學啟蒙,倒是從國中課本開始的,琦君、楊牧、余光中、羅青等的散文與新詩,開闊了他的目光。而自己一面讀著福爾摩斯、亞森羅蘋、少年冒險故事,後來又接觸白先勇、張愛玲。上大學後,在台大、政大對面的禁書攤,買沈從文、魯迅、老舍的小說...
    【採訪/劉梓潔】

    作家簡介侯文詠,嘉義縣人,台大醫學博士。曾任台北醫學大學副教授,萬芳醫院、台大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,目前專職寫作。著有長篇小說《白色巨塔》、《危險心靈》;散文集《親愛的老婆》、《大醫院小醫師》;兒童文學作品《頑皮故事集》、《淘氣故事集》等,以及多部有聲書。

    課文簡介〈與風同行〉此文為作者培養想像力的經驗談,為國中生示範了寫作的技巧,以及寫作背後運思的過程。
    最近《國語日報》對國中生做了一份「最喜歡的作家與他的作品」的調查,票選出來第一名是侯文詠,而最受歡迎的三本書依序是《危險心靈》、《白色巨塔》、《我的天才夢》。
    和讀者一起變老,一起懷舊
    其實,對開始寫作便一路暢銷,擁有「醫師作家」、「暢銷作家」、「傑出青年」等累累頭銜與獎項的侯文詠來說,這項調查,倒不是為他的受歡迎程度增添指數,而是,「我發現我和我的讀者一起變老了。」侯文詠說,非常有趣的是,作家跟不同年代的讀者相處,留給讀者的,是不同的變貌。

    例如,侯文詠的第一批讀者,正是所謂「六年級後段班」一代,他們對侯文詠的印象是,讀小五、小六到國中這時期,與同學們傳閱著《頑皮故事集》、《淘氣故事集》,在沉重的升學壓力下,找到一股紓解的清新。而對現在的國中生,侯文詠卻是行俠仗義、批判主流教育與醫療體制的作家。

    侯文詠說,皇冠出版最近想把《頑皮故事集》、《淘氣故事集》重新包裝推出,讓市場重新認得當然是考量之一,但對侯文詠來說,另一層意義是「和我的讀者一起懷舊。」

    兒子會幫老師要簽名
    去年九月開始,侯文詠成為國中國文課本第五冊的作者,「一開始很不能適應,因為想到課本作家,就想到要背他字什麼、號什麼!」他笑說,而且他就讀國三的大兒子就剛好讀到,同學們便會要兒子「回去問一下你爸會考什麼啦!」對凡事好奇的侯文詠,將該課的國文試卷拿來做,也做不到滿分,與兒子班上同學一起排名,還排在十名之外。
    問到兒子會不會有父親是名人的壓力,侯文詠快人快語笑說:「我又不是言承旭!」他認為他與兒子對這件事心態都是開放的,小兒子升上年級重新編班,就會跑去跟新老師說,「我幫您要我爸爸的簽名!」侯文詠說,「最根本的是,當侯文詠的兒子不會丟臉。」他幾乎不上電子媒體、不會管專業能力之外的事。侯文詠總對兒子說,世界是公平的,你的爸爸是名人,所以你做的好事壞事都會被放大。「例如,老師會對我兒子的文筆有較高期待,但其實他作文很糟!」這位作家父親苦笑著說。

    閱讀的時序
    雖說「自己的名字成為考題不太舒服」,但侯文詠的部分文學啟蒙,倒是從國中課本開始的,琦君、楊牧、余光中、羅青等的散文與新詩,開闊了他的目光。而自己一面讀著福爾摩斯、亞森羅蘋、少年冒險故事,後來又接觸白先勇、張愛玲。上大學後,在台大、政大對面的禁書攤,買沈從文、魯迅、老舍的小說,侯文詠認為自己受這塊的文法、文筆影響很大。「所以我們這一代的寫作者,可以說是跟正統中文小說學的,中文的底子普遍較紮實。」侯文詠說,相較他們閱讀時序與系譜的單純,現在的小孩辛苦多了,「一個小六的孩子,可能讀的第一本課外讀物是《白色巨塔》,接著是《哈利波特》,那麼多國外翻譯小說一下子塞到身上,跟網路資訊、電玩刺激,全部混在一起。不像我們那時,苦悶的小孩只有苦悶的文學作品可以讀。」
    侯文詠說,這十幾年來他擔任文學獎評審,就經常看到很不舒服,「年輕作者說故事缺乏中文該有的鏗鏘俐落,讀一段下來,感覺內心很嘈雜,不像老作家是讓你越看越寧靜越舒服。」儘管說來老派,侯文詠還是認為中文厲害的部分,是文字本身的東西,面對排山倒海的翻譯小說,他也憂心:「出版市場是不是會跟電影市場一樣,沒有國片可看。」

    青年時代的電影夢
    而對這位跨越世代的暢銷作家來說,今年下半年「火紅」的程度,將更臻顛峰。兩部小說《危險心靈》、《白色巨塔》改編為電視連續劇,都將開播。侯文詠本人更下海擔任《危險心靈》的製作人,從討論劇本、選角到開機,全程參與,去年暑假跟著劇組在淡水國中拍了幾十天戲,目前已看到剪出來的片子,侯文詠欣慰地微笑,簡潔地說:「會很棒。」

    侯文詠大學時是「基本教義的電影青年」,一年看三、四百部電影,所有該啃的大師名片都倒背如流。這次的經驗,也算是一償電影夢,「把整個流程搞懂之後,知道自己會落在哪個位置。」侯文詠說,這是很矛盾的,一方面欣喜瞭解拍片是怎麼一回事,一方面又害怕自己對這項技藝太熟悉,以後看片便不能陶醉,而會去挑毛病了。他謙虛地舉例,「像我對音樂是外行,所以聽什麼音樂都覺得好聽,那是絕對的愚蠢,也是絕對的享受。」侯文詠笑說,這種絕對愚蠢與享受的樂趣,最常發生在看好萊塢片時,他把自己放空,回到一個看電影的人,「我管你撞爛了幾部車,我就是花兩百多塊一張票!」

    而這種從頭到尾把流程摸透一遍的「習慣」,不是從這次拍片才開始的。寫書的時候,侯文詠從編輯台到印刷、通路全部都「實習」一次,還跑到書店,請店員教他打收銀機,親手把一本自己的書賣給讀者。做電台節目時,也是將從後台到前台經歷一次。醫學界、學術圈,亦是如此。「只有把從最上游到最下游會做的事都摸清楚,我才會覺得舒服。」侯文詠將這當作人生的訓練,一旦站在經驗頂端,談一件事時,有一千個經驗可以用。

    台灣欠缺社會寫實
    前年日劇《白色巨塔》收視熱烈,山崎豐子的原著小說《白色巨塔》與侯文詠的《白色巨塔》「抄襲說」,一時沸沸揚揚。台灣版電視劇即將上映,不免又再度落入「強迫比較」之中。侯文詠跳出原著身份,以「大眾文學的發展」來看待這現象。他認為,在都市發展過程中,「社會派」小說家是被需要的,但很怪異的是,台灣的這一塊缺席了,醫療黑暗是日本三十年前,社會很大一塊需要被書寫的部分,三十年後,發展到同樣階段的台灣,自然也會出現同樣的問題。侯文詠更清楚地舉例,像他最近看著台灣層出不窮的金融弊案,覺得是寫實小說很好的切入點,但說不定以此為材料的小說,在社會派風行的日本,幾十年前也有人寫過了。

    大陸年輕評論家毛尖在讀到侯文詠的《危險心靈》時,曾一針見血地說:「就是為這個時代寫的。」但除了侯文詠之外,似乎難找到「為當代而寫」的台灣作家。侯文詠遺憾地說,「九二一地震之後,出現過什麼以它為題材的優質小說嗎?連村上春樹都寫出《地下鐵事件》了。」他認為,台灣的寫作者不講當代的故事,不講大眾的脈動,以致於大眾文學發展不起來,但其實現在的金融、保險、法律等領域,若作者有心投入,好好營造人物,是可以造就動人的大眾小說的。
    安安靜靜寫長篇

    多年前辭去醫師職務,專職寫作的侯文詠,現在除在台北醫學大學教授「醫學人文與文學」課程、偶爾去兩部連續劇的剪接室探探班外,大部分的時間都在「安安靜靜寫長篇」。至於題材是什麼,侯文詠說,「我有一天可能開始寫一百年前的歷史或一百年後的科幻,但現在,我還是願意跟當代一起活著,寫當代才有感覺。」

    0 comments:

     
    Copyright 2010 [ sIMPLY FENDEr ]